来源:新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5日 访问量:
HNVCLI
35
“河轻之光”系列学术讲座总第35讲:
《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践》
TUTORIAL 35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汤威主任从“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目前的博物馆现状”切入主题,以“博物馆的功能”为出发点,介绍了郑州博物馆新馆开放后的情况及重要临展的策划与实施,让师生们对博物馆展览及展览策划有了全新的理解。
汤威主任解析了近几年已完成的重要临展情况:“大夏遗珍——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展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31件(套)珍贵文物,勾勒出古代阿富汗的早期历史进程,集中展现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1世纪阿富汗多元的文明图景;《微观之作: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展出吉尔伯特夫妇收藏的90件套精美艺术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此展览获“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大河文明展”,有203件/套来自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的珍贵文物共同为大家讲述大河孕育的璀璨文明。汤威主任从这些展览的策划、各地巡回展的特色、形式设计、布展故事、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解析。
讲座最后,师生积极踊跃地向汤威主任请教,围绕策展工作、设计师转行做策划的优势与欠缺、商早期出土杜岭方鼎的意义、优秀展览具备的要素与特质等方面与汤威主任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36
“河轻之光”系列学术讲座总第36讲:
《音乐为何?音乐何为?
——对音乐审美教育及功能的认识》
TUTORIAL 36
主讲人:王思琦,博士、教授、河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美国威斯利安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音乐与舞蹈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音乐专业教指委副主任、河南省学术委员会艺术组成员。主编《流行唱法的理论与实践》教材,提出以“乐感”、“流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评论文章《“谁的好声音”——由<中国好声音>看流行音乐审美取向及其他》荣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缓解压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美育和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式。音乐也一种生活态度,通过音乐的熏陶,让每个人变的更乐观、更豁达。
(王思琦教授讲座进行中)
王思琦教授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公共艺术、音乐艺术有机联系在一起,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系统而又详细的阐述了“音乐为何?音乐何为?”。长期以来,很多人形成了一种固化的思维,认为音乐艺术就是所谓的吹、拉、弹、唱,就是单一的舞台艺术作品的再现,通过讲座,同学们明白了音乐是一种文化,是“通情达理”的重要手段,是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不苟且才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不霸道才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不掠夺才有永续的生命。王教授的讲座中对普及音乐艺术重要性做了详细阐述,他认为音乐是人类认识世界、社会、人生的一种方式,建筑——凝固的音乐、舞蹈——可见的音乐、电影——光的音乐,书法——无声之乐,这些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共同发展需求,均体现了艺术创作的需要。
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热情的师生积极与王教授进行交流,王教授对“自媒体兴起背景下如何看待目前的流行音乐”、“现阶段流行音乐发展特点”、“表演艺术专业专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不仅提升了全体师生艺术素养,也为相关专业同学们的学习和就业指明了方向。
“河轻之光”系列学术讲座还将持续开展,内容涵盖学院各个专业,努力为全院师生营造高品质、多元化的校园学术氛围,欢迎大家持续关注。